咱非得学洋绅士风度?
http://man.qm120.com2009-06-04 10:49:25 来源:全民健康网
最近有一本英国人写的书,针对中国的有钱人指出,中国的有钱人缺乏绅士风度,换句话说,中国当今的很多有钱人,都够不上英国绅士的标准。把中国的有钱人描绘得比较糟糕,与英国绅士一比,似乎立即就会找个地缝钻进去似的。
如果从通行的文明准则,比如不随地吐痰这条来看,说中国当今很多人都缺乏绅士风度,我认为是对的,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的确还有待提高。
然而,作者在书中提到,这些绅士是以工作为耻的人,作者还特地把抨击、嘲笑的对象,瞄准了中国的所谓“中产阶层”,这就有点无的放矢。中国的所谓“中产阶层”还远没有达到不需要工作的地步。退一万步说,即便达到了,以这种绅士的生活态度和形式作为社会的榜样,又有什么意义?
英国的绅士大约是在中世纪晚期开始出现。在英国等欧洲国家里,一批世袭的贵族靠着法律赋予的特殊地位,不愁吃穿,不用劳动,每天的生活只在于如何花钱,讲排场、做面子、显身份。英国最早的绅士,所有的规矩和标准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要求。例如对于服装、皮鞋、礼仪等等。他们在形成这些绅士风度的时候,不得不借鉴了一些古希腊、古罗马有钱人的生活方式。除了中世纪形成的“骑士”精神之外,他们在绅士的内在要求上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内容。
英国绅士作风的正式定型,是在启蒙运动中形成的。我认为,在启蒙运动中,英国绅士的内在精神内容,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中国。孔子的儒家精神、君子的生活态度,对于英国绅士的精神内核,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有一段时期,英国乃至整个欧洲,包括巴黎,都以学习中国的君子和儒家为荣,中国的丝绸、陶瓷、壁纸、茶叶等生活用品,也成为绅士们标榜自己的重要外在形式。也就是在这个阶段,知识分子也成为绅士队伍的成员,这一现象显然是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重大影响。当然,我们必须注意到,英国绅士在借鉴中国君子和儒家理论的时候,按照它们自己的国情,作了一定的改造。其中最突出的改造就是,中国儒家所倡导的君子,从来没有把金钱的拥有放在首位,但是,英国的绅士没有接受这一点。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批财富,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,形成了大批不需要劳动的食利阶层,这使得英国绅士从最早的贵族等级,扩展到发了财的资产阶级。随着工业革命、商品经济带来的大众化社会,这些绅士风度又部分扩展到所谓中产阶级,成为英国社会的时尚。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中国人缺乏绅士风度,主要是指外在的形式上。举例来说,中国人穿长袍马褂,西方人则西服革履。要让中国人理解并接受西服革履的种种细节要求,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这就好比英国人乃至欧洲人当初不了解喝茶的正确方法一样。再比如说,中国吃饭的方式,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,要让中国人熟练掌握西方使用刀叉的吃饭细节,也是有难度的。今天某些人把这些现象统统归之为缺乏绅士风度,其实,那更应该说是文化的不同。在我看来,了解西方的这种细节要求固然有必要,因为我们现在经常要与西方人打交道;不了解,也没什么可耻的。即便了解了,刻板地遵照执行,也没多大意义。
优秀的中国文化其实长期不缺乏绅士风度的内在精神。例如儒家与人为善的精神,主张正义的要求等等,甚至可以说,中国君子很多内在的精神力量,还超过英国的绅士精神。可惜的是,随着社会的剧烈震荡和思想变革,中国的君子精神已经被中国人自己抛弃。现在,西方文化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文化,我们现在反而要使用这种出口转内销的“风度二手货”,而且还被一个写书的英国人嘲笑,这可真是一种悲哀。
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,不管是有钱人或没有钱的人,在待人接物、言谈举止的礼貌上,能够部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,或者基本通用的文明准则,就足够受益了。那种细化到一个纽扣的绅士风度,有何必要?